10656 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336號2樓 service@victory.org.tw 02-2325-8576

從社會創新 看身障就業

勝利觀點

阿凱,今年32歲,94年時因車禍傷到第11,12節胸椎,導致下半身癱瘓,需輪椅才能行動,受傷前擔任高鐵的通電測試員,受傷後往返醫院復健一年就回到嘉義東石鄉,在家中整整9年時間。

台灣最新的關於身障者就業的資料是103年勞動部普查資料:身障者勞動力人數為21萬2,171人、非勞動力人數為86萬5,078人,勞動力參與率僅為 19.7%,較一般民眾(58.45%)低38.8個百分點;失業人數為2萬3,328人,換算失業率為11%,較一般民眾失業率3.85%高了將近3倍,再參考其他資料更發現,身障者的約聘比例是一般勞動者的5倍,工作平均等待時間為7年以上。

認真來看,身障的議題在台灣弱勢族群的發展上算是起步較早,不同型式的就養、就學和就醫的服務從宗教組織、家長團體、非營利機構開始都有一些不同階段的推進和演變,特別是身障就業的議題在90年代身保法修正為身權法,台灣身障就業的發展也到了關鍵轉變,身障就業基金的管理從原本的社會局移轉到勞工局,公部門開始從勞工的角度界定並思考身障者就業的法律位階,非營利組織和身障者的關係從原本的提供服務到協同工作,從收費關係到勞僱關係,都是複雜而且重新適應的全新過程,但是同時也開展身障者在就業服務的新階段。

目前台灣的庇護工場總計有135家,提供近2000個庇護性質的就業機會給具有就業意願但能力尚不足到一般職場的身障者,多數是勞力密集如烘焙,清潔打掃等工作,另外從79年開始推行定額進用制度,對象包括各級政府機關、公、私立學校、團體及公、民營事業機構,只要員工總人數達一定規模以上,即須進用一定比率的身心障礙員工,但需要配合一般職場所需要職缺的專業能力和無障礙環境,以上這兩個工作型式都不適合阿凱。

在AI急速發展,無人車已經進入實測的階段,為身障者開發的就業機會應該不只目前的官方統計失業人口2萬多人,所謂的非勞動力人數的80多萬人是否是另一個未開發的閒置人力庫,運用科技的趨勢和發展,如何在虛實之間找到另外一種可能性,應該是下一個思考的方向和課題。

Ps:阿凱經過六個月的訓練,目前從事建築物的建模工程師,3年的職場回歸投入,讓他邁向PM(專案經理)的職涯發展。


撰文:張英樹 2017-11-30
資料來源:今周刊1093期/名人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