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56 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336號2樓 service@victory.org.tw 02-2325-8576

改變社會的第一步:認清自己,不要做別人期待中的你

文字整理 / 陳盈伊

關鍵評論網在6月21日舉辦的《改變:從這裡開始》論壇,其中討論社會企業的場次「社會企業如何實質改變社會的品質?」,我們邀請到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創辦人-張英樹、孩子的書屋創辦人-陳俊朗、棉樂悅事工作坊創辦人-林念慈,分享如何用自身所投入之事來改變這個社會。

身障者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認同

本身也是小兒麻痺症患者的張英樹先生,有感於台灣社會對於身心障礙者就業仍有諸多框架與限制,因此設立「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提供多種工作機會。希望能不以募款的方式自給自足,也讓社會大眾能更看重身心障礙者的產值與自我尊嚴。

根據這幾年的觀察,張英樹認為最明顯的改變就是透過工作,可以讓身心障礙者有更多機會嘗試不同事物,接觸新的人群,增加他們的自信。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改變是,與身心障礙者接觸的人,無論是接洽工作的廠商或是超商、加油站的消費者,都越來越願意接納、體諒日常生活中的身心障礙工作者,把他們當作一般人,而非需要幫助的弱勢來看待。

張英樹也提到,無論做什麼事,最容易把人限制住的框架不是外界給的,而是內在建立的觀念。不會泡咖啡的話,只要學會怎麼泡就可以開咖啡店了。對於身心障礙者不應該先規範出他們的能力在哪,可以做些什麼;而是提供他們有興趣,又可以學習新技能的工作。「內在的觀念一旦打通,那其實不管做什麼事都沒什麼障礙。」

改變社會的第一步:認清自己,不要做別人期待中的你
Wu Yu-Chu 攝影
認清自己對生命價值的定義,「不要做別人期待中的你」

陳俊朗先生,也是孩子口中的陳爸。他在台東創辦「孩子的書屋」,帶領國中小的弱勢家庭孩童重拾讀書的樂趣。事實上,陳俊朗還幫助孩子們重新找回對人生的希望、對自己的信心,以及感受愛的能力。

對於遇到的困難,陳俊朗提到資金短缺與健康狀況變差,是他創立「孩子的書屋」以來所面對的兩大挫折。不過他也因此認清了生命的價值、做到問心無愧,這都是他以前的工作無法讓他體悟到的。「你對你人生的定義是什麼?你目前在追求的,真的是你想要的嗎?」陳俊朗這兩個問句,值得所有人省思。

「社會對於非營利組織的期望跟付出其實落差是頗大的。」聊到當前組織遇到的限制時,陳俊朗感嘆地說。大眾對社會企業的看法就是一群志工,當然是領一點點錢,做越多事越好。此外,繁複又不友善的法令規章也是社會企業運作的阻力之一。

陳俊朗也對年輕人喊話,他在36歲創辦「孩子的書屋」以前做的事,都是為了滿足某個人的期待,從來沒有因為自己想做,而去完成一些事。

他以人生四件事勉勵年輕人:

  1. 勇敢地找到自己,不要做別人期待中的你。
  2. 在找到自己的前提下,確認自己想做的事。
  3. 花一輩子的時間完成。
  4. 最後安心的死去。
改變大環境前先改變自己

林念慈小姐創辦的「棉樂悅事工坊」,推廣純棉、公平貿易的布衛生棉,期望透過讓尼泊爾婦女親手製作衛生棉的過程,讓更多人對於女性生理期有正向的認識。她指出,過去在尼泊爾,婦女生理期時只能以破舊不堪的布墊著應急。由於環境衛生不佳,導致許多婦女出現陰部感染的情形,尼泊爾婦女每個月都有那麼幾個苦不堪言的日子。

改變社會的第一步:認清自己,不要做別人期待中的你
Wu Yu-Chu 攝影

林念慈透過心得分享會、展覽等活動,讓尼泊爾女性,甚至也有一些男性願意主動去了解月經、衛生棉這些曾被視為禁忌的事,進而接納它、以正向的態度看待。

也有一位觀眾問到,想加入志工行列又有經濟壓力,如何滿足對自己的期許與對家庭的責任。對此,林念慈表示非營利組織的正職員工都有穩定的薪水,不是如外界想像一般做白工。也由於她在過去尼泊爾生活了7年,過慣了簡單輕便的生活,回到台灣之後深深覺得實在用不到那麼多東西,便捐出近半的衣服、家中物品等等。她呼籲大家不需要成為金錢、物質的奴隸。

最後,林念慈建議年輕人,想改變大環境先從認識自己、改變自己做起。當你要尋找人生方向時,與其漫無目的橫衝直撞,不妨在原地停留一下,仔細思考後再做出決定。

改變社會的第一步:認清自己,不要做別人期待中的你
Wu Yu-Chu 攝影

資料來源: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